民风网
民风网
家族文化室

爷爷的一生

文章来源:民风网 更新时间:2024-04-13234

爷爷的一生

作者:曲永江

与儿子在一起.jpg

      我的爷爷曲乃良(左三)

    我的爷爷曲乃良,生于1934年,卒于2024年4月10日上午十点。享年91岁。

      爷爷生于旧中国最苦难的时代,战争频繁和社会动荡,确切的生日不详。后来,家里条件逐渐恢复,但知情长辈已离世。子女长大了要求给爷爷过生日,不得已爷爷自己定的正月初五为生日,再后来定在初八。爷爷在家里排行老五,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

      爷爷多子多孙,四世同堂。奶奶张氏,生三子四女。

四世同堂图.jpg

      爷爷是中共党员,教育工作者,毕业于黑龙江克山师范专科学院。1950年参加工作,1988年在教育系统领导岗位提前退休。爷爷的七名子女,无一人接班。

爷爷一生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甘于平凡,两袖清风。播撒桃李满天下,洁身自好心清华。

阖家欢.jpg

小字辈.jpg

这是我爷爷的五个曾孙,长孙(右一)武汉江汉大学毕业,长孙女(右二)中国传媒大学读大三。

1982年以前,在新发乡属小学那十余间土坯的毛草房里教书育人。1982年乡里财政有几十万盈余,乡领导主张重修乡政府办公楼,身为校领导又兼职授课老师的爷爷坚决反对。他找到乡长和县教委领导,着眼未来,慷慨陈词,极力要求为新发乡建一所砖混结构的学校。其大局观和远见卓识,打动县乡领导,最后由乡财政和县财政各拨款16万,共计32万,由爷爷作为项目总指挥,兴建新发小学。校舍的修建全程,爷爷一丝不苟,严格监督,历经三十四年风雨和酷暑严寒,至今主体结构如初,仍在正常使用。

这是爷爷为家乡父老做的实事之一。此后的三十多年,人们始终记得那座破旧得不成样子的茅草屋教室,那些与农村园子篱笆门差不多的教室屋门,那些残破不堪的窗户。经历和目睹过当年建校舍那热火朝天场面的人们,常常不由自主想起那个场面,下意识浮现出“曲老师”,而无法忘记。几十年过后,爷爷从未主动提及此事,只是我们问及往事,他讲述当年那些学生是如何在艰苦条件下,仍保持旺盛学习热情时,才提及校舍破旧的模样。因为我是第一批住进砖瓦结构校舍的孩子,对此事印象极深。

一个时代过去,如今华夏大地聚祥蓄锐,再次腾飞,连续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家乡的学校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也早已成为家乡教育的新标。

     爷爷出生在旧社会,祖上为登州黄县千年土著,以出海打鱼为生。清初时,二世祖九兄弟从蓬莱乘自家渔船播民迁至今天的普兰店皮口,并在乾隆八年,从鳌拜家族手中以400两官银价格买下很大一片土地和滩涂,用于生存发展。作为历史的见证,至今仍保留多张清乾隆时期以后的地契原件。清晚期,留下一部分族人继续在皮口发展,五世祖、六世祖、七世祖先后开始闯关东,有计划的向辽宁、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等省份多地迁徙,寻找更大的生存空间。

我们这股人辗转迁到黑龙江海伦县和依安县开荒,九世前后的这几代人,艰苦奋斗口挪肚攒,在两县三地圈地开荒,先后慢慢形成三个围着曲姓族群聚居的、汉族移民的多姓村落。从此,这片荒芜的原野,公认标志地名就叫“曲家粉坊”。距离此处东侧的2公里以外,还有一个叫张家店的地方。最初的这片土地,除曲家粉坊和张家店之外,几十里方圆,再无人烟。这就是今天曲家屯的前世今生。我爷爷兄妹五人就出生在那个跑马圈地时代形成的所谓的“地主家庭”。排辈为十一世。

      听爷爷讲,爷爷的父亲在家族排行老七,和老二、老三、老五共四个同族兄弟,随着爷爷的爷爷哥们四个,从海伦东边井曲家粉坊分迁来到这里(新发)创业。爷爷说他的父亲为人谦逊,乐善好施,人称“七爷”。因为能力和德行受人称赞,最后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成了新发曲家粉坊的当家的。来到新发的爷爷的父辈和爷爷的祖父辈(第十世和第九世)这八位老人,最后有六人葬在新发的曲家茔地,另外有爷俩儿又再次踏上开荒之路,去了一个叫拉哈的地方发展,也很有成就。

     闯关东来的乡里乡亲,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北大荒盐碱地上,围着老曲家落脚生根,在那个物资极度紧缺的年代,受益我们家族很多,也因此对爷爷兄弟四个少东家,总是爱护有加。如今的曲家屯,二十年前就已无曲家人居住,即便如此,爷爷入土安葬这天,村里很多人听说了,都起大早自发来曲家茔地帮忙,为老爷子送行。乡亲们调来挖掘机,拖拉机机器作业,给家族十五座坟冢逐一填了新土,场面即热烈壮观,又充满浓浓的人情味,失去亲人的伤心氛围,也顿时淡了不少。当年的开荒者,如今已繁衍到第四代、第五代了,可见祖上的影响力,存续百年,故土的人们依然难忘。

      爷爷自小见证了那个贫弱不堪的民间饥饿和疾苦,乡亲们几乎都目不识丁,只能做苦力。爷爷始终致力于教育工作,应该与此有关吧!除我的父亲自幼过继二伯家以外,两个叔叔和四个姑姑,都是民办教师出身。最后,三姑、二叔留在曲家屯的学校教书育人,职称至副高,直至退休。  

      与我们这个时代不同,经历过改朝换代、天翻地覆变化的爷爷,终生想的不是如何更富足,而是更安生更长久。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爆发式增长,众生都在追求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即使是爷爷的后代,也难免沉沦,甚至为应付生存压力,有时不得不行走于家教中红线边缘,家庭关系因此也有所影响。

      爷爷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走正道,上进就行。这个观念几乎贯穿了几个父辈的成长。为了这份家教中要求的踏实和正念,父辈,甚至是我们这一代也走了不少弯路,从小的耳濡目染,对我们成长中的刻画雕琢贯穿一生,在遇到吃亏和占便宜两者之间作出选择时,我和我的孩子的羞耻心驱使,也往往是本能的躲开后者。历史的车轮转到今天,竞争无处不在,稀缺的资源和关键环节,基本被捷足先登,注定与我们这个传统的族群无缘。

    爷爷的晚年生活十分随性安逸,平时很喜欢到定居各地的子女家游玩。退休后的爷爷特别喜欢搓麻将,甚至一度痴迷。十几年前的冬天里,爷爷还偶尔跟乡亲们去乌裕尔河冰窟窿里“撵鱼”,且往往会有所收获。随着爷爷年事已高,近几年告别故乡,在老叔家养老。爷爷的身体一直很好,这几年疫情反复,爷爷曾几度被感染,最终这次没有扛过来。

    爷爷生前家族观念极重,病重后最大愿望就是落叶归根。为了争取让爷爷完成心愿,在爷爷生命最后的时刻,五个子女陪着他重走当年祖上闯关东的求生之路,返回他魂牵梦萦的故乡,进行保守治疗。遗憾的是,被疾病拖垮元神的爷爷,没撑到自己生长的土地上,没有如愿看到故乡最后一眼,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爷爷这一生,对自我要求很高,生前不麻烦别人,甚至没有给儿女带来一点麻烦,走的时候也那样毅然决然,绝不牵扯消耗儿女时间精力,勇敢的走向人生的终点,去和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团圆。

    爷爷眼里的死亡,一定不是离去,而是回家。

    对于爷爷,我是淡淡的思念,再细细品味,那是亲人们无处不在的舍不得。

    这一生普普通通,这一生爱恨从容,这就是我的爷爷。

    愿我敬爱的爷爷,早登极乐,净土永享。                    

                                    2024年4月11日丑时

【后记一】

     黑龙江依安县新发乡曲家屯家族墓地,坐落在百度地图地标点曲家屯正北,偏西15度700米的北地头下洼处,八队小树林北头东约60米。除了老祖宗鞠崇毫的衣冠冢,还埋葬九世祖仁字辈3座冢,十世祖曰字辈3座冢,十一世乃字辈5座冢。

【后记二】

     站在近代三百多年的家族历史上看,我们无疑是一个充满开创精神的家族。一次又一次迁徙,变的是我们生存环境,不变的是我们家族中一代又一代人。向往美好生活并为之追求不懈的宝贵品质,传承至今。正是这样的有着顽强意志的遗传基因,保证了一个族群在万千年的沧海桑田和一次次时代的巨变之中,得以不断的发展和延续。

【后记三】

崇豪氏族族传八世先祖:

           崇元[]文,[]福行登

32代字辈谱谱文:(抄于山东家庙)

            行孝悌   曰忠义尚

            乃勤乃俭   存忌匡

            续有传   家梓旺

            锡康年   邑茂桁

 

            俊启慧   南郡望

            恭维恪   顺隆祥

            界凡法   逊昶枋

            元辰授业   门路长

 

            求凰遂   雏鹰扬

            阔天绰   宁德邦

            源嘉羿   乎锦江

            田丰仕进   驿呈煌

 

            兮致智   盛添塘

            行守道   谷甘淐

            礼有相   照无常

            古盛景   福尚嚮

     编辑/萧文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11-2015.Kinetika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7001860号-1 特别声明:网站信息仅归民风网所有,未经过同意不得转载或下载图片。 沈阳网站建设 龙兴科技

辽公网安备 2103230221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