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网
民风网
文明史话

中国故事之宇文泰(一)

文章来源:民风网 更新时间:2024-03-17135

讲中国故事

宇文泰(一)

微风掠过雨后的武川草原,宁静祥和,又生机勃勃。天空如洗,万物缓慢生长。中国北方的高远辽阔,有着一种无法言传的神奇,令人迷恋。宇文泰就出生在这里,出生在一个以镇守边疆为己任的鲜卑家族中。

公元534年,他任职北魏的夏州(今陕西靖边县红墩界镇)刺史,隶属于权倾一方的关西大行台——贺拔岳。自小在频繁战事中长大的他,已经颇具领袖气质,霸气、独断而敏锐。

乱世中,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消息传来,关西大行台贺拔岳遇刺身亡。回到贺拔岳大军的驻地平凉(今甘肃平凉),是宇文泰此刻唯一的选择,未来会怎样,并不知晓。

宇文泰镇守的夏州,距离平凉不远。他轻车简从,翻越陇山,却觉得这是一生中走过的最漫长的路,悲伤和焦虑轮番冲击着他。贺拔岳跟宇文泰一样,都是鲜卑人,都成长在武川镇(现内蒙古武川县域),他们的父辈就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武川是北魏镇守北方边疆的六镇之一,十年前的六镇起义,把几乎所有武川人都卷了进去。几经波折,贺拔岳脱颖而出,成为武川军人集团的领袖,并在平凉一带驻足下来。

平凉,地处陇山东部的群山环绕之中,东邻关中平原。关中,曾是秦帝国和汉帝国的政治中心;陇山,是通往西部的战略要地。人们习惯将这片区域合称“关陇”。

贺拔岳被授任关西大行台后,实际掌管着关中、陇东等地的军事指挥权。他将驻地设在平凉,联合周边刺史和当地豪强,建立起军事基地,进而招揽兵士扩充军队。快速壮大的武川军人集团,很快成为北魏政权最为倚仗的政治力量之一。

宇文泰断定,贺拔岳突然身亡,各方势力的均衡一定会被打破。这个局面谁来收拾还是未知,但不管是谁,未来都会很艰难。日夜兼程赶到平凉的宇文泰没有想到,等待他的消息是,众人一致推举由他接任贺拔岳的领导权。宇文泰果断接下军政大权,准备迎接下一场生死角逐。这一年,宇文泰二十八岁。

世界再乱,总有人能泰然自若地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身在关中平原的苏绰,似乎就不曾受到太多纷扰。苏绰祖上代有仕官,父亲曾担任过当地郡守。在兄弟姐妹中,苏绰显得有些孤傲。他不喜欢游戏和运动,心思缜密,特别擅长算术。他总是安静地读书、写字、抚琴、思考。旷野里的花开花落,他并不在意;战场上的策马扬尘,仿佛也离他很远。

苏绰是汉人,出生在武功。武功地处关中腹地,秦国于公元前350年设县,那是周人始祖后稷教导民众稼穑(jià sè,劳动)之地,也是汉朝忠臣苏武的故里,文化积淀丰厚。苏绰出生的第二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去世,北朝失去了一位雄主。几十年间,王朝的权力争夺已是路人皆见。苏绰的内心,并没有外表看起来这么云淡风轻。

宇文泰接受贺拔岳大权的公元534年,苏绰三十七岁。就在这一年年末,贺拔岳在朝廷中的宿敌高欢与北魏孝武帝决裂,弱势的孝武帝不得已西去长安,投奔宇文泰。

高欢自立新帝,迁都今天河北河南一带的邺yè)(今河北临漳西,河南安阳北),史称东魏。不久,孝武帝意外身亡,宇文泰拥立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孙儿称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

高欢和宇文泰各自高居丞相之位,成为东魏与西魏的实际控制者。持续了一个半世纪的北魏政权终结,中国大地上呈现出南梁、东魏、西魏三朝鼎立的政治格局,新的竞争即将开始。

西魏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在南北三方的综合实力对比中,西魏最为弱小。尤其是老对手东魏高欢,几乎年年来犯。

尽管双方都伤亡惨重,但东魏实力雄厚,每次都能迅速恢复。经过数次交手,西魏屡屡落于下风,元气大伤,宇文泰本人也在混战中多次遭遇死亡和被俘的威胁。

强权时代,只给强权者生存的机会。宇文泰急需建设一支强劲而稳定的军事力量。他拥有的鲜卑士兵数量非常少,来到关陇后,迅速淹没在汉人乡兵之中。为了快速扩大兵源,宇文泰力邀当地汉人精英加入统治集团,共同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中央军队,鼓励并推行鲜卑人和汉人的团结合作,这是宇文泰和弱小的西魏可以选择的唯一策略。

面对严酷的外部环境,以宇文泰为核心的武川鲜卑人和关陇地区的汉人精英豪强走到了一起,他们并肩作战,形成了一个极具战斗力的地域性政治力量——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关陇一带的汉人世家都风闻了宇文泰砥砺革新的态度,他们的优秀子弟纷纷响应西魏朝廷的号召,去为国家效力。

苏绰依然在家中安稳度日,他的堂兄苏让被选拔出任汾州刺史,宇文泰特意安排,在城外长亭中为他践行。席间他们相谈甚欢,临分手时,宇文泰问道:你家子弟之中,还有谁可以任用?苏让认真想了想说:我的堂弟,苏绰。

宇文泰立刻吩咐随行官员,征召苏绰到政府担任行台郎中。用人之际,宇文泰的决断一向毫不犹豫,他随时在为未来做准备。就这样,正在家中读书的苏绰,忽然间就走进了官场。这个年近不惑的读书人,对突如其来的改变安之若素。他一如既往的安静,安静工作,安静观察。

行台郎中的职责全面而具体,行政、管理、财务都要面面俱到,纷乱琐碎。苏绰提出了“朱出墨入”的记账程式,即用红色记录支出,黑色记录收入,财务收支变得一目了然。

官府之间的文书传递,苏绰也定下新规矩,用红黑两色分别书写出入公文。凡呈递到朝廷的文件奏章,必须用黑色笔墨书写;凡由朝廷批示下发的文件,必须使用朱砂笔墨书写。这一政府机关行文方式,被此后历朝历代传承。

苏绰对这些日常事务的改进,简便却有效。显然,这是一个一丝不苟、又极富创造意识的官吏。他多年间熟读典籍,而且擅长解析推理,俨然一座移动的图书馆,行台中的官员们都心悦诚服。逐渐地,西魏各官署中有难决之事,多会向苏绰请教。苏绰在这个普通的行政岗位上默默干了一年多时间,并没有引起高层统治者的过多注意,但他的工作上达中央,下接基层,这让他清晰识别出纷乱时局中的力量和希望,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胸中丘壑。

有一天,宇文泰和朝廷高级官员尚书右仆射周惠达讨论政务。周惠达一时回答不上来,他请求暂停片刻,出去议论一下。退下朝堂的周惠达火速召来苏绰,苏绰听罢事情原委,立即为他做了缜密的分析与衡量裁定。周惠达胸有成竹地回到朝堂之上,向宇文泰禀报。

宇文泰十分满意,他好奇地追问:我想知道,这是谁为你出的主意。周惠达如实回答:是苏绰。他由衷地赞扬苏绰有大臣之才。宇文泰笑着说:我也听说很久了。他随即下令,将苏绰提拔为著作佐郎。

但宇文泰并没有心思去深入了解一个有才华的官员,他国务缠身,千头万绪,生死攸关的挑战一个接一个,必须聚精会神,全力应对。

想要在战场上获胜,先得稳定住军心。面对全新形成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宇文泰眼下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把军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如何平衡六镇鲜卑军人与关陇汉人豪强势力的关系。

历经血与火淬炼的宇文泰,正在成长为一个冷静稳重的领袖。仗打得越多,他越懂得,决定军事成败的,绝不仅仅是军事问题。

他要在战场之外做两件大事:第一件是进行制度设计,第二件是处理民族关系。于是,宇文泰推出了酝酿已久的八柱国和府兵制度。他借鉴鲜卑八部之制,根据战场上的贡献,确定了西魏武装力量的八个柱国大将军。

宇文泰是八柱国之一,同时也是全军的实际统帅。除了一位挂名的皇族,其他六柱国正合周礼的“治六军”之意。

他们每位各督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各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由此形成了西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军的府兵系统。

当时谁也不会料到,这些跟随宇文泰一路拼杀的悍勇的柱国大将军,会深刻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在他们的家族中,将诞生四个朝代。数十年后,他们的后人将缔造中国历史上再次大一统的帝国。

通过环环相扣的顶层设计,宇文泰将精锐武装部队控制在自己手中。而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留下的胡汉融合的火种,也被宇文泰再次点燃。

在关陇集团中,汉人统帅完全依靠自身实力,和鲜卑人一起建立军功。为了在军队中保持平衡,维护鲜卑人的感受,宇文泰在形式上保留了大量鲜卑元素,采取鲜卑与汉人官兵混合编组的策略,让他们共同征战,并鼓励他们相互联姻。

宇文泰推出的府兵制度规定,百姓平时务农,农闲时练兵,战时可征召为军。被统领的府兵,都以他们主将的鲜卑姓作为自己的姓氏。

为了避免姓氏差异导致内部不和,宇文泰给军中统兵赐鲜卑姓。如杨坚的父亲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氏;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赐姓大野氏。就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隔阂、地域界限渐渐消融于无形。

无论是在土地上耕作,还是在战场上拼杀,他们都融为一个整体,彼此之间产生了一种类似血缘纽带般的联结,这样一个整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不容忽视的。

西魏时期的这一次融合,似乎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曾经迁都洛阳,从服装、语言到体制,全面推行汉化。当年驻守北魏六镇的军人中不乏汉人,却因久居北方而胡化。在漫长的岁月里,如此这般,由胡化汉,由汉化胡,曾反复出现过多次,最终逐渐形成了复杂而深刻的交融。

就在同一时间,东魏朝也依然弥漫着浓重的大鲜卑主义气氛,掌权的汉人丞相高欢已经彻底鲜卑化了。

而鲜卑丞相宇文泰却通过制度性安排,让西魏展现出一派胡汉融合、戮力同心的盎然生机。他深知,自孝文帝拓跋宏改革之后,历史的大趋势下,汉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主流。

变革已经起步,仅仅在三朝鼎立的局面里获得喘息的机会,并不是宇文泰的目标。他也知道,想反败为胜,他需要让西魏更加强大,而只有正确的道路,才能把他带往想去的目标。

(原文为纪录片《中国》解说词,略加整理)

编辑/萧文

上一篇:中国故事之宇文泰(二) 下一篇:中国故事之萧衍与佛教(二)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11-2015.Kinetika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7001860号-1 特别声明:网站信息仅归民风网所有,未经过同意不得转载或下载图片。 沈阳网站建设 龙兴科技

辽公网安备 2103230221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