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网
民风网
文明史话

中国故事之萧衍与佛教(二)

文章来源:民风网 更新时间:2024-03-17148

讲中国故事

萧衍与佛教(二)

建康城,与同一时期的罗马城,被后人并称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南史》写道,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此时的梁朝,进入南朝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在与北魏的数次战争中,梁军甚至一度占领洛阳,在与北方的比拼中,树立起无可辩驳的正统地位。

后人曾这样形容梁朝:在阴雨连绵的南北朝时期,犹如乍晴的朗朗天空。然而,乍晴的朗朗天空下,总有隐秘的角落在酝酿下一个危机。

萧衍执政以来,对皇族一直非常宽纵,这埋下了繁华盛景衰败的祸根。皇室成员不仅没有成为萧衍的肱骨之臣,助他一臂之力,还接二连三地背叛了他。

他的六弟私通永兴公主,也就是他的女儿,谋逆篡位,并试图在萧衍斋戒时刺杀他。事情败露后,永兴公主无颜再见父亲,自尽身亡,萧衍却依然不忍心责罚自己的六弟。

家庭悲剧接连发生,次子萧综是前朝东昏侯萧宝卷的妃子所生,并非他的亲生儿子,但萧衍依然对萧综宠爱有加。萧综成年后,从母亲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世,却从此疏远萧衍。后来更在梁魏交战时投奔北魏,改了名字,表示要为东昏侯服丧,最终客死异乡。所有这些,似乎都在嘲笑他让“人心向善”所做的努力。

萧衍最终原谅了弟弟和儿子。但内心已然万分虚空。这个世界上,似乎只有在佛门,他才能找到一块容身之地。于是,在公元527年三月初八的清晨,选择遁入空门。

接下来的四天时间里,萧衍住在一间普通的僧人房间,睡在硬板小床上,用土碗吃饭。每到晨钟暮鼓,他都虔诚地做功课、念经文,甚至还和寺庙僧人一道打扫佛殿。四天之后,同泰寺内跪满了文武大臣。他们坚称,国不可一日无君,希望皇帝能以国家为念,继续操劳国事。

一整天过去了,夕阳西垂,萧衍终于同意了大臣们的请求,但条件是,国家得拿出十亿钱将他赎回。很快,赎金尽数送达。得到主持允许后,萧衍重新成为皇帝。返回建康皇宫后,萧衍宣布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大通。

后来,这样的场景又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公元529年、546年和548年。萧衍出家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最后一次出家时,长达37天。身在佛门的日子,他坚持独对青灯,虔诚礼佛。四更天就起床念早课,每天只吃一餐,而且都是简单的菜蔬。最后,都是以国库出资十亿钱的代价将他赎回。

公元547年,萧衍最后一次舍身同泰寺。在寺院里,他亲眼看到一次雷击,瞬间摧毁了他精心建造的九层宝塔。萧衍震惊不已,面对残毁的宝塔,他苦苦思索着上天的旨意,思索着自己作为一个帝王和一个信徒的是非功过。

传说,萧衍曾见过印度高僧菩提达摩。达摩渡海东来,到达南中国,萧衍和达摩之间有过一场对话。萧衍问达摩:我自登基以来,建寺、度人、写经、造像,不可胜数,这有何功德?达摩回答:并无功德。

这句回答对萧衍来说十分残酷,他自认为做了那么多佛事,应该已积累了极大的功德。他心中失望,接着又问:为什么并无功德?

达摩回答: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好比人的影子,看起来像是有,其实并非真的有。

萧衍再问:那究竟如何才是真功德?达摩回答:清净智慧,圆融无碍,本体空寂,无法可寻。功德,绝不是世间的有为之法所能求到的。

萧衍向达摩三问功德,却没有听到自己想要的夸赞。他心有不甘,换了一个话题,问道:那什么才是圣人所求的最高义谛呢?达摩回答:世间空空荡荡,哪有什么圣人?

萧衍追问:那对着我而坐的人是谁呢?达摩说:不认识。两人话不投机,达摩起身离去。

萧衍博学多识,达摩的话中之意并不难领悟。刻意而为,并无功德;无功利心,才有功德。

醒悟过来的萧衍想去追回达摩,达摩此时已走到长江边。传说中,他回头看到有人追来,随手就折了一只芦苇丢在江中,脚踏芦苇渡江,飘然而去。

萧衍过于痴迷佛教,正在导致他未曾料到的后果。他本想用佛教来凝聚国家和人心,结果却越来越背离他的初衷。

一次朝会上,大臣郭祖深抬着棺材上朝。他指出,大量土地已被寺庙所占,耗资巨大,而且不纳税。许多人为了逃避赋税,而不是因为信仰,不断涌入寺庙之中,众多僧侣依靠剥削他们为生,养尊处优。加上皇帝宽仁泛滥,官员贪腐严重,日益残暴。

萧衍十分生气,他咄咄逼人地要求朝臣们指认,具体是谁贪污残暴,并称自己的节俭已经到了极致,从没有浪费国库钱财。

面对萧衍的怒气,又有大臣上奏,皇帝的节俭只是小善,而整个王朝贪污成风,百姓生活悲苦不堪。如果放任下去,土地和户口大幅减少,国家十分危险。

萧衍用最高权力重建了社会的思想意识,给梁朝带来足以自豪的文化和经济成就。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克勤克俭只换来贵胄们的奢靡,他纵容式的仁慈只换来了贪婪与背弃。这次朝会不欢而散。之后,萧衍听到的批评声越来越少。每当人们称颂梁朝升平、嘲讽北朝没落,萧衍都倍感舒心。但是,国家的灾难却没有和批评声一起消灭。

公元534年,延续了150年的北魏政权分裂为东西两半。北方的混乱中,东魏将领侯景迫不得已向南梁投诚。萧衍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收留了侯景。之后又迫于战争压力,答应把侯景交还给东魏。侯景知道,一旦返回东魏,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他决定铤而走险,带着残存的兵马,转身向建康发起攻击。

公元549年的初夏,侯景攻破台城。台城,就是建康皇宫。

萧衍已是86岁高龄了,他在皇位上已经坐了近半个世纪。年轻时就棋艺精湛的他,不会不知道,一招走错,满盘皆输。但他似乎并不介意输赢,也不介意到底是哪一招走错了。参佛多年,他应该早已勘破生死。有史书记录了一段传闻。进入台城后,侯景与萧衍有过一番奇异的对话。

侯景彪悍好武,以残忍狂傲出名。他从北方一路血战南下,现在,他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伸手可取。作为胜利者的侯景,依然被萧衍的威严和平静所震慑。

“你是哪里人,居然敢犯上作乱?”“臣朔州人。”“你的妻子儿女呢,还在北方吗?”“臣妻子儿女都被东魏所杀,只有一人投奔陛下。”“你过江时有多少人?”“千人。”“攻城时呢?”“十万。”“现在呢?”“率土之滨,皆为臣所有。”

执政47年的萧衍,被侯景软禁50天后,饥渴而死。临死前,他希望能喝一口蜂蜜水,但没能如愿。萧衍淡淡地发出一声感叹:自我得之,自我失之。这是他一生最后的了悟,得失无常,兴衰有时。

公元549年,萧衍去世。

梁武帝萧衍去世后,南朝再也没有出现过辉煌。南梁之后,佛教失去了主宰国家意识形态的可能性,但由萧衍改造的佛教戒律一直延续至今。

据传,菩提达摩一苇渡江后,一路西行,到了嵩山。他在此打坐修行,终日默然,面壁九年,开创了佛教的独特一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

禅宗实际成为了中国的本土佛教,后世的唐诗、宋词、元曲、山水画,处处可见禅宗的影子。它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

佛教进入中国,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而经过不断改造的佛教,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据说,后来有人在西域葱岭见到了完成中土传法、正在西归印度的达摩。

与包容的中国文化相结合后,外来文化的传入才能落地生根,并焕发出新的光彩。佛法西来,完整地诠释了这个历程。

(原文为纪录片《中国》解说词,略加整理)

编辑/萧文

上一篇:中国故事之宇文泰(一) 下一篇:中国故事之萧衍与佛教(一)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11-2015.Kinetika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7001860号-1 特别声明:网站信息仅归民风网所有,未经过同意不得转载或下载图片。 沈阳网站建设 龙兴科技

辽公网安备 21032302210387号